企业新闻

商於古道旅游策划案(商 古道)

2024-09-19

棣花的最新发展

1、棣花昙花寺与法性寺均系唐代著名佛刹。建于金大安三年(1211)之二郎庙,为典型金代建筑,国内罕有,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棣花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,“耕读传家”是这里的传统,这里曾经出过众多进士和举人,文人墨客无数,著名作家贾平凹生于斯,长于斯。

2、镇政府驻地棣花街,312国道、西南铁路和即将建设的西南高速公路穿镇而过。该镇人口居住比较集中,交通便捷,基础设施齐全,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。乡镇企业和批发零售等第三产业发达。 棣花镇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湿润的山地气候条件,水稻和莲藕的栽植成为本地特色经济。

3、棣花古镇景区以“两街(宋金街、清风街)、一馆(平凹文学馆)、一荷塘(生态荷塘)和西部花都”为主打项目,复活了棣花古驿、魁星楼、法性寺等老景观,打造了历史、人文、生态相互交融的新景点,凸显了商於古道上的“棣花”特色,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。

商於古道的通行条件

关于商於古道的通行条件,古诗中有不少描述。唐人贾岛诗曰:“一身绕千山,远作行路人……商岭莓苔滑,石坂上下倾。”白居易的《过仙娥驿》有云:“我为东南行,始登商山道……参差树若插,青崖屏削碧。

商的商於古道

商於古道,西起古商州蓝桥,东至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,始于春秋战国时期,秦时称“武关道”,唐代称“商山道”或“商州道”,全长约六百里,是古都长安通往中国东南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,素有中国“诗歌路”、“商业路”美誉。

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代历史,商於古道在秦朝时期曾被冠以“武关道”的名称。到了唐代,它又被尊称为“商山道”或“商州道”,这些名称都与陕西省商洛市境内的商於地息息相关,该地发音为“吴”。

在秦朝时期,商於古道是秦国通往楚国、晋国以及南方其他地方的重要通道。它最初是为了运送战争所需物资而开辟的,也成就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。公元前202年,刘邦的十万大军长驱直入,使秦国走向灭亡。随着历史的演进,商於古道也经历了多次改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