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恒山记徐霞客旅游路线
主要交通工具是鞋子,还有舟、马、轿子、辅助工具有杖。辅助条件有担夫,游历途中有人馈赠钱财。吃住多在寺庙、农家、旅馆。关于鞋子,徐霞客《滇游日记六》:十一日,饭后,觉左右拇指不良,为皮鞋所窘也。关于舟:《游武彝山日记》:出崇安南门,觅舟。命移舟十里。下舟,挂帆二十里,返崇安。
作者上山所经过的地方:望仙亭→虎风口→牌坊→寝宫→飞石窟→北岳殿 在山顶上所看到的景物:北山”崩崖乱坠,杂树密翳“还看见浑源州城,南边有龙泉山,两边有五台山,近处还有龙山。这些山都是互相连接的。徐霞客具注重实践,不畏艰险,献身科学的精神。风平云散,天空清澈如洗。
游恒山就是在这个时期。第二阶段,是崇祯九年到十三年(1636~1640),这是他长途跋涉艰苦旅行的时期,足迹由浙、赣、湘、桂的平原、丘陵、山区,直到云贵高原的深山峻谷、人迹罕至的荒僻地区。他不畏艰险,不怕牺牲,志在探索自然奥秘。这一阶段有了更多的科学考察因素。
从堡西向北七十里,出了小石口,是大同西道;直着向北走六十里,走出北路口,是大同东道。我从堡后登山,向东北数里,到了峡口,有水自北向南流,就是向下注入沙河。跟着水流进入山峡,与水流屈曲,荒谷没有人。
《游恒山记》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所做的游记文言文,文章叙述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。下面是我整理的游恒山记课文及翻译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!《游恒山记》原文 十一日,风翳净尽,澄碧如洗。策杖登岳,面东而上,土冈浅阜,无攀跻劳。一里,转北,山皆煤炭,不深凿即可得。
徐霞客旅游阶段
徐霞客的游历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。在28岁以前,他主要进行纪游准备,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,游览了太湖、泰山等地,尽管没有留下详细的游记。
徐霞客,名弘祖,字振之,号霞客,江苏江阴人,明朝地理学家、旅行家及文学家。他用30年时间撰成的60万字《徐霞客游记》,开创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、描绘自然的新领域,既是地理学名著,又是旅游巨篇,还是文学佳作,在国内外影响深远。近年,视徐霞客为游圣,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成为新时尚。
徐霞客自22岁新婚那年开始旅游,直到去世前一年,足迹遍布中国16个省。他的游记记录了他的漫长旅程,从1607年到1640年。在这一时期,他走访了多个省份,包括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等。
徐霞客出生于江苏江阴的一个耕读世家,自幼饱读诗书,尤其钟情于地经图志。
徐霞客登临过不少名山大川,为何错过了三清山
1、探究其当时接下来游记内容,大致分析出,其一,时间关系,仅凭一下午时间,难以上山;其二,没有适合的交通工具,河水少,不足以行长舟。再者就是,由于身体原因,因骤发脓疮,行动俱妨。多方面缘由使徐霞客错过了道教名山三清山。
2、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,喜爱读历史、地理和探险、游记之类的书籍。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,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。十五岁那年,他应过一回童子试,没有考取。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,也不再勉强,就鼓励他博览群书,做一个有学问的人。
3、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,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,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,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。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、明白事理的女人,她鼓励儿子说: “身为男子汉大丈夫,应当志在四方。你出外游历去吧!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,广增见识。
徐霞客的探险故事
1、在明朝政府乌烟瘴气的时候,徐霞客不满朝廷的腐败,不远做官,立志游遍大江南北,名山大川,探索自然的奥秘。徐霞客的探索精神至今为人赞道,而当代的“徐霞客”也有很多。本期的历史故事就带你看看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,徐霞客的探险故事。徐霞客名叫徐弘祖,霞客是他的别号。
2、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,看不到登山的路,无法上去。徐霞客没有被吓住,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,上到半山腰,山势越来越陡。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,路上结成坚冰,又陡又滑,脚踩上去,就滑下来。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。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,终于爬了上去。
3、徐霞客二十八岁时,来温州爬雁荡山。他想起古书上说雁荡山山顶上有一个大湖,于是他决定爬上山顶去看一看。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,他看到山脊笔直,无路可走。怎么会有湖呢?然而,徐霞客仍然不肯放弃,继续向一个大悬崖走去。他仔细观察悬崖,发现下面有一个小平台。
4、徐霞客,名弘祖,字振之,号霞客,出生于明代一个书香门第之家。他自小深受父亲的影响,热爱历史、地理和探险书籍,立志遍游名山大川。父亲虽不愿他追求功名,却鼓励他博览群书,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。徐霞客的祖上修建了一座藏书楼,为他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。他读书认真,所读内容都能熟记于心。